俄罗斯电影大师展:《战争与和平》云导赏
与去年的“匈牙利电影大师展”、“俄罗斯电影大师展”、“孙瑜导演作品回顾展”、“西班牙电影大师展”、“意大利电影大师展”、今年1月的“法国电影大师展”、3月的“英伦电影大师展”、4月的“波兰电影大师展”一样,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21年5月主办的“俄罗斯电影大师展”也推出网络云导赏。通过以下这篇由热心观众木译原创的文章,引导大家进入本次“俄罗斯电影大师展”的《战争与和平》,大家可以在看完影片之后再来阅读此文,银幕上的影像和银幕下的文字互相印证,会有更多收获与启发。
怀念史诗电影
《战争与和平》的台前幕后
《指环王》第三部“王者归来”定档2021年5月14日。至此,加上4月份重映的前两部,阔别银幕20余年的《指环王》系列重新与观众朋友们见面。《指环王》的重映,使人又想起了电影史中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别:史诗电影(epic)。
进入新千年后,史诗电影似乎与观众朋友们渐行渐远,如果说《指环王》系列以及其前传《霍比特人》系列还能勉强称之为史诗电影的话,那么到现在能够称得上是史诗电影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如今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也就只有《1917》这样的电影,它虽以“一战”为背景,但在真正的史诗电影面前,只能算是“小儿科”。
早在默片时代,一代电影宗师大卫·格里菲斯就拍摄了史诗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是史诗电影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之后,以好莱坞为龙头的美国电影,拍摄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史诗电影,从《乱世佳人》到《斯巴达克斯》,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到《宾虚》,这些经过4K重新修复的鸿篇巨制都曾在上海的大银幕上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史诗电影有几个特点,所构建的历史背景一般是大国历史,比如罗马帝国、拿破仑王朝;其次,全景式展现战争场面,气势恢宏,令人震撼。这就需要制作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毫不夸张地说,史诗电影不仅是一个制作公司的实力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
《战争与和平》的开拍缘由
正当1950、60年代,美国人对拍摄史诗电影乐此不疲时,大西洋对岸的苏联也不甘示弱,拍摄了自己的史诗巨片《战争与和平》。然而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拍摄的起因,还得从美国版的《战争与和平》说起。
1956年美国版《战争与和平》上映,这部由金·维多执导,云集亨利·方达和奥黛丽·赫本等好莱坞大牌影星的电影,上映之初就席卷了整个美国票房,并将这股强劲风潮吹到了苏联。在苏联放映时,吸引了超过3140万观众前往影院观看。如此多的观众涌入影院观看,倒不是完全冲着美国人如何翻拍本国名著这一看点,他们更想看的其实是奥黛丽·赫本。
无论观众的兴奋点在哪里,那么多苏联人去看一部美国人拍摄的俄国名著,这一现象引起了苏共高层的关注,指示电影局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必须对此进行反击。与此同时,当时苏联社会还流传着一份众多导演和知识分子签名的公开信,要求重塑苏联电影工业,打破美国、意大利电影的垄断地位。是时候展现真正的苏联电影艺术了。
在阵阵重拍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的呼声中,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勇挑重担,毅然决然承担起这次繁重的拍摄任务,开始了耗时六年的拍摄,以差点搭上性命的代价(两次心脏病发作,第一次发病还是在观看卡拉托佐夫的《我是古巴》期间),完成了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的摄制。
所以说,苏联版《战争与和平》是冷战的产物,一点也不为过。可见在当时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两国争霸,不单单是政治上的角力,军事上的制衡,还有文化上的斗艳。冷战的交锋是涵盖全方位、多角度的。
在筹备拍摄时,邦达尔丘克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为什么俄罗斯文学的珍宝被美国人拿去拍摄,在美国的电影院内登堂入室,大行其道。”“我们自己不拍摄此片,会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邦达尔丘克1920年出生于苏联的乌克兰联盟共和国境内,就在他出生的十年前,俄国一代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刚离开人世。孩童时代的邦达尔丘克在叶伊斯克和塔甘罗格度过。塔甘罗格这座城市始建于1698年,由俄帝国史上声名显赫的彼得大帝下令建造,比圣彼得堡还要早五年建市。就在邦达尔丘克出生60年前,塔甘罗格曾诞生过俄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其名字丝毫不亚于《战争与和平》的原著作者托尔斯泰。他就是契诃夫,本次“俄罗斯电影大师展”也有根据他的戏剧和小说改编的《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1977)。
《战争与和平》的导演邦达尔丘克
邦达尔丘克于1938年从塔甘罗格中学毕业,塔甘罗格也成为邦达尔丘克演艺事业的起锚地。就在毕业前一年的1937年,邦达尔丘克就在塔甘罗格戏院上演了他作为演员的处女秀。其后,邦达尔丘克来到顿河畔罗斯托夫戏院学习,就是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那条河,1965年《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晚年的邦达尔丘克曾致力于拍摄此片,结果因为资金困扰,终未能完成,抱憾离世。
1942年苏德战争爆发后,邦达尔丘克参加了苏联红军,与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纳粹德国,并因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受到苏联军方嘉奖。正如托尔斯泰在19世纪50年代参加过俄国战争一样,二战的这段经历使邦达尔丘克在表现《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面得心应手,极具真实。
固然这气吞山河的战争场景也离不开当时苏联军事委员会指派了五、六位将军来指导电影战争场面的拍摄,甚至调用了空军来协助完成战争全景式鸟瞰镜头的拍摄,这一切的一切都力图还原拿破仑进攻俄国的实景。但邦达尔丘克和托尔斯泰的相同经历使得他们的精神高度契合,对战争的解读有着一种无人能比的默契。
美国影评人曾讥讽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面乱七八糟,不如好莱坞版,丝毫没有美感。然而邦达尔丘克却深深知道,这就是战争残酷和狰狞的真实面貌,如果托尔斯泰在世,这也会是他想要的画面。文行此处,读者朋友们是否耳畔已响起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二战结束后,邦达尔丘克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1948年邦达尔丘克完成了他的电影首秀,在谢尔盖·格拉西莫夫的电影《青年近卫军》中,饰演了一角。1952年,年仅32岁的他就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表演深受斯大林的喜爱。1959年,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这也成为了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两年后,当邦达尔丘克被钦点成为《战争与和平》导演时,令整个苏联电影界都大跌眼镜。邦达尔丘克当时也就40岁出头,虽说已过不惑之年,但在苏联导演们眼里还只是小字辈。毫无拍摄史诗巨片经验的邦达尔丘克,仅有一部导演作品问世,如何能驾驭如此气势磅礴的恢弘作品,受到了当时电影界的质疑。加之邦达尔丘克也不是苏共党员,如何胜任由苏共高层主抓的文化项目,令人议论纷纷。这些都成为阻碍邦达尔丘克拍摄《战争与和平》的不利因素。
《战争与和平》
当时与邦达尔丘克一争高下的是苏联著名导演伊万·佩里耶夫,佩里耶夫在1959年先后完成了根据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白痴》和《白夜》改编的同名电影,在长篇叙事电影表现手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然而时过境迁,1960年的时代已是赫鲁晓夫时代,艺术创作进入“解冻”期,当局最终选择了代表新生代导演的邦达尔丘克。
得益于当时苏联境内相当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战争与和平》的拍摄不用受到当局严苛审查和粗暴干涉,邦达尔丘克也愿意拍摄该片。凭借其过人的天赋和对托尔斯泰原著的细致解读,加之对1812年俄法战争地深入研究,历时一年,邦达尔丘克完成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战争与和平》的选角风波
剧本完成后,便进入到紧张的选角阶段了,这部电影光有台词的角色就有300多人,试镜阶段几乎所有的苏联舞台剧演员、电影演员都参与其中。最终三个主演的定夺最令人费神且争议颇多,故事不断。
首先是安德烈公爵,邦达尔丘克最初希望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来饰演该角色,熟悉塔可夫斯基的朋友应该知道,斯莫克图诺夫斯基在老塔的《镜子》中有着精湛的演技。如果有他出演安德烈公爵,《战争与和平》肯定还会更好看。
可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当斯莫克图诺夫斯基答应愿意出演安德烈公爵一角时,苏联老一辈导演格里高利·柯静采夫因为看不惯邦达尔丘克的做派,来挖墙脚。柯静采夫利用他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并在其怂恿下,斯莫克图诺夫斯基转而去拍摄了他指导的《哈姆雷特》,并获得了列宁奖。
邦达尔丘克气疯了,直接把柯静采夫告上法庭,结果是无疾而终。不过没有看到斯莫克图诺夫斯基出演安德烈公爵的观众朋友们也不要沮丧,本次“俄罗斯电影大师展”有一部《未寄出的信》,我们能在该片中一睹斯莫克图诺夫斯基的风采。
《未寄出的信》
没有了斯莫克图诺夫斯基的参与,在苏联文化部长的举荐和逼迫下,邦达尔丘克勉强答应让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出演安德烈公爵。这时距影片开拍已经三个月了。但邦达尔丘克至始至终对吉洪诺夫颇有微词,他俩曾是苏联电影学院的老同学,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老同事,邦达尔丘克觉得他太了解吉洪诺夫了,吉洪诺夫根本无法胜任安德烈一角,因此在片场对他异乎寻常得苛刻,两人也是争吵不断,但邦达尔丘克毕竟是导演,且是一位自负、极具强势的导演,一位曾私底下喊出“导演就是片场的上帝”的导演。
吉洪诺夫面对这样的导演,拍到最后险些精神崩溃。最终,吉洪诺夫出色得完成了安德烈一角,奠定了其在苏联电影界的地位。其后吉洪诺夫拍摄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得众多奖项和荣誉。八十年代在中国观众群体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普京曾表示,自己在东德从事克格勃工作就受到吉洪诺夫主演的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影响。2009年吉洪诺夫去世后,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向其亲属表示哀悼。
题图:大排
皮埃尔的选角更具戏剧性,一大群人像模像样试镜后,邦达尔丘克却宣布饰演皮埃尔的是他本人。大伙又一次被激怒,觉得邦达尔丘克在捉弄人,明知已有答案,还组织一大群人陪考。况且小说中的皮埃尔才20岁,而邦达尔丘克自己已经40岁。邦达尔丘克最终说服当局,自己亲自饰演皮埃尔,亲历亲为,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影片最后,他要借皮埃尔之口喊出自己的内心,喊出托尔斯泰的内心,喊出《战争与和平》的精神实质和复杂人性。
最后就是娜塔莎的选角了,邦达尔丘克觉得好莱坞版《战争与和平》最大的败笔就是选用奥黛丽·赫本,使得电影成为风流庸俗的情感戏。他心中的娜塔莎就应该像原著里那样,是一个纯情懵懂的少女。邦达尔丘克的助手最终发现了19岁的芭蕾舞演员、在基洛夫剧院工作的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在一片死寂的试镜后,邦达尔丘克当场拍板,大叫一声,就是你了。娜塔莎在拍摄完《战争与和平》后,在影坛上的地位与日俱增,最终荣获了苏联功勋演员的称号。
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饰演娜塔莎·罗斯托娃
台前幕后
除了主角的选定颇费周折外,群众演员的选择也是大动干戈。为了真实完整展现1812年拿破仑对俄国的战争,共调用军队12万人参与影片拍摄。不过,邦达尔丘克后来自己声称,其实也就1万2千人。此外,服装组共手工缝制各式礼服25000套,其中军服9000余套,平民服装3000多套。道具组则完全按历史原貌还原长枪大炮,并使用了23吨炸药和一万发弹药。更有意思的时,在拍摄娜塔莎舞会场景时,苏联高层特批聘请法国发型师专程从巴黎坐飞机来莫斯科参与化妆工作。
这是一部举全国之力的伟大作品,当时苏联共开放了58座博物馆和美术馆供剧组拍摄并提供相应的道具,包括家具、餐具、茶具等等。影片杀青后,光归还这些道具给各博物馆就用去半年光景。邦达尔丘克对天气的执著也是异乎寻常,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影片要花费六年的原因,有时候为了一个风雪镜头等上了一周。
影片摄影师的选择也是一波三折,起初由亚历山大·舍连科夫和他的夫人陈玉兰掌镜。但夫妇二人不满邦达尔丘克在片场的强势,邦达尔丘克也受不了他俩的执拗,有时候导演自己认为已经过了的镜头,夫妇俩还要一遍又一遍拍摄。最终矛盾不可调和,两人离开了剧组,由时年31岁的摄影助理阿纳托利·彼得利斯基接棒,而他和邦达尔丘克一样,之前也就只有一部作品问世。
彼得利斯基在片场和邦达尔丘克也是争吵不断,不过他的很多想法还是被导演采用了。比如摄影师在拍摄娜塔莎舞会时,脚踩溜冰鞋,犹如脚踩风火轮拍摄,这样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更紧密贴合,镜头又极具流畅。
舞会现场搭建塔吊,以俯视的角度拍摄盛大的舞会场景。不过摄影师遇到最大的问题还是器材的问题,邦达尔丘克曾向苏联高层申请购买美国柯达胶卷和西德摄影机,不过经过高层研判,觉得这是一部完全展示和代表苏联形象的影片,使用国外器材是不合适的,最终否决了邦达尔丘克这一要求,这也可能是仅有的一次否决导演的要求。最终剧组只能硬着头皮,想尽各种办法,使用苏联本土器材完成了影片的摄制。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863—1869年,耗时六年,以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为事件中心,托尔斯泰的父亲老托尔斯泰正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巧合的是,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摄制也耗心耗力六载光阴。
终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第一第二部在1966年,当时有超过6千万观众涌入影院观看自己国家拍摄自己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人数是当时观看好莱坞版的一倍。1967年,第三第四部上映,其实邦达尔丘克本来想分成上下两部的,但是制片厂却觉得四部更能带动票房收入,但事实是,三、四部上映后的票房不及前两部。超长的叙事结构使一部分观众失去了兴趣,另一部分观众也被电视的异彩纷呈所带走。
《战争与和平》是伟大的作品
票房终究只是一个表象,伟大的作品需要时间来积淀。在《战争与和平》拍摄期间,苏联从赫鲁晓夫的“解冻”时期走向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美苏冷战也经历了1962年箭在弦上、紧张对峙的“古巴导弹危机”,但美苏关系总体在60年代相对缓和。
1968年,苏联版《战争与和平》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你可以看作是冷战时期,苏联文化对美国文化的一次胜利,但我愿意看作是美国电影界对苏联电影的致敬。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苏联当局担心拿不到奥斯卡奖项,仅允许娜塔莎的扮演者萨维里耶娃代表全剧组前往洛杉矶,出席奥斯卡颁奖仪式。
邦达尔丘克虽然凭借《战争与和平》名声大振,但其后来的作品也反响平平。欧洲电影界邀请他拍摄《滑铁卢》,这又是一部史诗巨片,且故事接续了《战争与和平》拿破仑惨败俄国之后的故事,很合乎邦达尔丘克的胃口。但因为他英语不佳,在指导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障碍,最终该片成为了邦达尔丘克自己的“滑铁卢”。1994年邦达尔丘克在孤独潦倒中因心脏病去世,同年去世的还有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战争与和平》
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的成功是举全苏联之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色,它背后实际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很难用具体数值去考量的。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伟大作品,如今或者将来都恐怕很难再复制产生。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战争与和平》赞赏有加,称其承载了俄罗斯民族的爱国情怀。为了重塑俄罗斯爱国主义文化,在他的指示下,莫斯科制片厂等有关部门对该片重新进行了修复,使得我们今天有机会在大银幕上一睹它的风采,感受当年实景拍摄,真实还原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指环王》开片中有句名言,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已成为历史,正成为传奇。终究这部煌煌巨制的影片必将成为神话,在世界电影史上流传着众多关于它的故事……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5月举办的“俄罗斯电影大师展”已开票。观众可以打开淘票票app,找到大光明电影院,再在排片栏下找到“2021俄罗斯电影大师展”;或猫眼电影app找到影院影片排片栏下的对应片名,即可购票。
2021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上海·电影·放映·影迷·交流
电影山海经|电影迷小小的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山海经
业务联络请添加:ledoulos